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袁贵仁同志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经验交流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201142日)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袁贵仁

同志们: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也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条战线基层党组织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组织广大党员立足本职、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今天,我们召开视频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前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刚才,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天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市商业学校、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和教育部职成司等7家单位,交流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做法和经验,讲得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教育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习近平同志在会见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代表时强调,要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刘延东同志多次强调,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李源潮同志亲临教育部和清华大学调研指导,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把创先争优内化为教育系统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动力和保障。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为教育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

  近一年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加强指导。根据中央精神,及时对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阶段化部署。教育部党组成员每人确定了两个联系点,多次到联系点开展调研、进行点评,并保持经常性联系指导。各级教育部门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据统计,全国省、市、县三级党委领导同志把教育系统的单位作为联系点的有18000多个,到联系点调研指导5万多次;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确立了学校联系点51000多个。二是紧扣中心。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分赴各地宣讲,举办省部、厅局和高校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29个省区市相继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发布省级教育规划纲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贯彻国家和地方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与经常性动力,把制定“十二五”规划和实施专项计划、重大项目、改革试点紧密结合起来,狠抓落实,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中创先争优。三是丰富载体。从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教学、科研、管理的岗位职责出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载体。比如,“学纲要、抓改革、促发展”、“教书育人党员先锋”、“科研攻关党员先锋”、“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学生标兵”、“党员妈妈牵手留守儿童”等,有效推动了创先争优实践。四是典型引路。共选树和宣传了近20万名各级各类先进典型,重点宣传了33年如一日关爱藏族学生的武汉大学退休教师杨昌林,“与病魔抗争、同时间赛跑”的新疆呼图壁县大丰镇小学校长王贵民,用实际行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江苏科技大学党员教师景荣春等。去年教师节,首次评选了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并从去年10月起,组织“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教育部直属机关组织了年度党员先锋岗、优秀创新工作案例评选,并于去年底举办了机关创先争优活动图片展,用典型和榜样的力量带动整个教育系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创先争优。

  总体看,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有力推动了事业科学发展和各单位中心任务的完成。据统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教育系统共推动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41.8万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有力推动了服务师生员工、服务人民群众。各地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完成6.5万所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竣工面积1.7亿平方米,惠及学生近5000万人。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与群众广泛结成帮扶对子,初步统计,党组织和党员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3万多件。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各学校把“送温暖、献爱心”作为创先争优主要内容,引导返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仅首都高校就有16万名大学生带着700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回乡,开展“返乡科普志愿者”行动。三是有力推动了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校园和谐。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组织把维护校园稳定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形成维护稳定中坚力量,突出抓好研判分析和排查化解,及时处置影响稳定事端。各基层党组织面对面、全覆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四是有力加强了基层组织,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举办专题培训班,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贯彻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结合起来,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普遍把“创最佳党日”等活动作为创新组织生活的有效载体和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公开承诺、挂牌上岗、志愿服务、业务比赛等活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立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新形象。据统计,全国教育系统有32.2万个基层党组织、588.7万名党员作出公开承诺,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还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个别基层单位和党员参与活动的动力不足,热情不够高,甚至存在倦怠情绪。二是有的单位对这项活动谋划不细致、措施不到位。三是有的单位虽然也有积极性,但只是就活动搞活动,活动与工作成了“两张皮”,成效不明显。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活动中重点研究和解决。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教育系统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开展好今年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今年创先争优活动,我们已经印发了《工作要点》。各地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工作要点》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这里,我重点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围绕落实主题主线,在实现教育事业“十二五”良好开局中创先争优。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221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更加自觉地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之路,着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献计出力。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破解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要努力实现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好整改任务,切实兑现向群众作出的整改承诺。

 

第二,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在学先进赶先进中创先争优。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要统筹考虑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和“五一”、“五四”以及第27个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并融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要精心组织好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七一”前,教育部将评选90名“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推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群英谱”,各地各单位要做好遴选推荐工作。要加强对优秀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第三,围绕抓基层打基础,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创先争优。要进一步抓好组织覆盖,重点抓好民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等党组织组建工作。要根据高校、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部直属机关等不同类型党组织的职责和现状,进一步细化争创目标,既要树先进、评优秀,更要帮后进、补“短腿”。要进一步加强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选好配强带头人特别是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要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要坚持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积极探索教育系统工青妇和学生等群众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形成齐争共创良好局面。

 

第四,围绕保障改善民生,在服务师生员工中创先争优。要认真落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当前特别要做好制定和落实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入园资助政策、全面推行中职学生资助专用银行卡、落实提高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政策,以及建立健全研究生资助政策等方面工作。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不断巩固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国培计划”、“特岗计划”、“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等,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第五,围绕稳定这个硬任务,在促进校园和谐中创先争优。要结合创先争优,积极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廉洁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要利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在学习生活一线、了解师生思想动态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要认真做好形势研判,强化思想文化阵地特别是校园网络管理,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防控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创新载体,切实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

 

中央多次强调,创先争优活动要结合实际、围绕中心来开展,切实防止开展活动同业务工作“两张皮”。当前,教育系统的最大实际和中心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完成好这一重要任务,必须以作风转变汇聚发展合力,全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这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之间的结合点和重要载体。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三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将尽快颁布实施。这里,我强调三点:

 

  第一,着力加强政风建设。从总体上看,教育系统政风是好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热爱教育、敬业奉献,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今后要以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为重点,大力倡导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政风。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要将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转化为切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的工作方针,内化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推进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岗位职责。二是要转变工作职能。要按照中央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认真履行好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克服缺位、越位、错位现象。要转变管理方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学校、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要坚持求真务实。要认真开展“破解难题干实事、服务群众求实效”主题实践活动,确立重点调研课题,及时开展调查研究。要大兴实干之风,力戒形式主义,积极倡导 “短、实、新”的文风会风。四是要做到廉洁从政。要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和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通过推动高校纪委书记异校任职、推行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发挥国家教育经费监管中心作用等,切实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肃查处腐败行为。

 

第二,着力加强行风建设。这是教育系统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坚持 “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解决教育系统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一是要进一步依法规范办学,坚决治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行为。要大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有效治理有偿补课、“占坑班”等行为。二是要进一步规范招生考试行为,有效遏制和严肃查处损害教育公平公正的行为。要深入推进“阳光招生工程”,全面落实招生信息“六公开”、招生工作“六严禁”、招生人员“六不准”规定,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国家政策的公信力。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着力解决教育收费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落实教育收费工作责任制、公示制,严禁与招生录取挂钩的各种乱收费行为。要着力研究解决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广大群众的经济负担。四是要加强对教育行为的督查。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和资源,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督查体制,发布监测结果和督查报告,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的办学情况、政府的管理情况等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公众检验和监督。

 

第三,着力加强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繁荣发展学术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推动学术质量提升。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性和研究成果的不同形式,实行分类指导、科学管理。要创新评价方法,改进评价手段,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以成果和贡献为依据的科研评价制度,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二是要完善学术惩戒机制,严处学术不端行为。要坚持“出重拳、零容忍”,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公布一起,决不姑息。三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要大力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教学名师的先进事迹,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要加强学生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学生学风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纳入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整体工作中进行谋划和部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严谨踏实的良好习惯。

 

  同志们,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来源:www.moe.edu.cn

 

 

发布时间 201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