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结合我校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学校正处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竞争十分激烈,承担的任务艰巨繁重。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增强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校党委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科研组织形式的新变化;有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创新不够,活力不足;有的基层党组织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能力有待提升;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战斗堡垒作用不突出;有的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不符合党和群众对我们的期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三)把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我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紧密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题,切实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大力加强分党委(党总支)思想政治和能力建设

(四)选好配强分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院(系)是学校重要的办学主体,分党委(党总支)在院(系)各项工作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要选好配强分党委(党总支)书记,注重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大局意识强、懂得教学科研规律、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选拔到书记岗位上来。注重分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形成合理的结构,院(系)行政领导班子中的党员应进入分党委(党总支)领导班子。

(五)提升分党委(党总支)把握办学规律、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中心任务开展院(系)党的工作。坚持和完善分党委(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大规划,了解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把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善于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工作全局出发谋划本单位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着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育人工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强院(系)意识,会同行政领导班子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做到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后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六)提升分党委(党总支)推进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议事范围、健全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确保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都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一步健全党政分工协作、共同负责、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党政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加强沟通、形成合力、共谋发展。进一步完善院(系)内部治理结构,发挥分党委(党总支)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院(系)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其在学术管理和推进学科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对院(系)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领导,发挥其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讨论决定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中的作用。

(七)提升分党委(党总支)团结凝聚群众、营造和谐氛围的能力。要把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作为分党委(党总支)的重要任务和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认真研究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和特点,将提高思想素质和提高业务素质相结合、促进事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相结合、进行严格要求与注重人文关怀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调动师生员工投身学校和本单位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倡导民主、团结、进取的氛围,大力营造各类人才心情舒畅干事业的良好环境。

三、切实增强党支部生机与活力

(八)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党支部工作。教师党支部要围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开展工作,带动广大党员教师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的表率。机关、后勤和公共服务部门党支部要围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工作,带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做爱岗敬业、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表率。附属医院党支部要围绕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开展工作,带动广大党员医务工作者做弘扬高尚医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表率。学生党支部要围绕引领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开展工作,带动广大党员学生做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表率。离退休党支部要围绕保持理想永存、服务离退休同志、关心下一代成长开展工作,带动广大党员离退休同志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表率。

(九)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活动。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广大党员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党性教育;以了解国家大局为重点,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教育、科技、卫生发展动态;以提升素质能力为重点,广泛学习与本单位、本部门和本职岗位工作相关的各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学习成绩。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坚持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给党员上党课、作形势报告。

(十)着力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坚持和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在职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至少每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离退休党支部根据自身实际定期开展组织生活。要以正常化、受欢迎、有实效为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和本单位中心工作,紧密贴近党员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注重运用学习讲坛、交流讨论、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仪式教育、主题实践、公益活动、参观考察、党日活动等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手段,使党内生活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加强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采取“指导性内容+自选动作”的方式,确保每次活动都有主题、有讨论、有收获。鼓励机关与基层、教师与学生、在职与离退休、校内与校外等各类党支部广泛开展“双结对”活动。继续开展基层党建特色项目立项活动,定期评选优秀组织生活案例。

(十一)积极发扬党内基层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在党内充分发表意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建立重大问题意见征询及反馈机制,对涉及本单位改革发展、广大师生切身利益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应在党内进行充分讨论,党支部要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上级党组织要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党员。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每年年底党支部委员会应向全体党员报告工作,就党支部建设问题经常性听取党员意见。落实党支部正常换届制度。

(十二)优化完善党支部设置形式。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和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的原则,合理设置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设教学、科研机构和学科专业特点、空间条件等进行设置,探索在跨学科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创新团队和重大课题组中设立临时党支部的形式;机关、直属单位、后勤产业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单位)设置;党员离退休同志较多的单位,一般单独设立离退休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一般按年级、班级、专业设置,探索在实验室、课题组、学生宿舍楼、学生社团中设立学生党支部的形式,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对全体党员的广泛、灵活、有效覆盖。合理控制党支部规模,每个党支部的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

(十三)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注重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选入支部委员会。教师和医务人员党支部书记一般由对应的教学科研医疗机构党员负责人兼任,注重选拔政治业务素质高、党性观念强、有奉献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机关、直属单位、后勤产业等部门党支部书记一般由部门或单位党员负责人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应由辅导员或党龄较长的优秀学生党员干部担任。注重安排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进行锻炼,像培养学术骨干一样培养党支部书记。完善党支部书记培训制度,定期开展集中轮训,定期组织工作交流和情况通报,建立新任党支部书记任职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关怀和激励,建立分党委(党总支)书记与党支部书记定期谈心谈话制度。

四、做好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各项工作

(十四)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强化党员意识,把思想上入党作为党员的终身追求,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化宗旨意识,努力提高服务师生、服务患者、服务社会的本领;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强化纪律意识,增强组织观念,积极参加党内生活,严守党的纪律;强化廉政意识,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建立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履职尽责争优秀,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五)严格党员管理和监督。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结合每年年终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抓好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反馈意见等工作,督促党员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批评落后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加强对外出学习、考察实践、讲学研修、挂职锻炼、援边服务党员的管理,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做好外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集中外出党员人数较多时可组建临时党支部。及时将流动到本单位的党员编入党支部,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督促他们及时到组织关系转入地报到。

(十六)切实加强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以服务党员、凝聚党心为目标,大力倡导党内人文关怀,政治上引领党员的思想进步,工作上关心党员的成长和发展,生活上帮助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广泛开展党内互学、互帮、互助活动,让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立足本职岗位,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推行党员挂牌服务、开展“党员服务日”和各类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实效。

(十七)做好在师生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工作一线的优秀职工中发展党员力度,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选择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群众中有影响、有权威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专门联系重点培养对象,改进和优化培养考察环节,把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英才凝聚到党的事业和学校发展中来。继续做好在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把着力点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特别是思想上入党教育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切实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和“转正关”。

五、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校党委常委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了解和指导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组织、宣传和学生工作等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分党委(党总支)要加强对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党支部工作,提出组织生活指导性内容,落实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对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情况的检查,将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情况作为分党委(党总支)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十九)强化条件保障。保障基层党建经费投入,加大校级管理的党费向基层党组织返还的力度,逐步建立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和条件,在校内外设立一批党员学习实践服务基地。各单位也要从时间、经费、场所、设施等方面为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设立基层党建专项研究课题,鼓励专家学者和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建研究。

(二十)落实激励机制。校党委每两至三年开展一次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各分党委(党总支)可根据自身实际开展评优表彰活动。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推广先进做法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重视和加强基层党建、推动工作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

 

 

发布时间 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