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华网上海6月2日电(记者 仇逸) 漫步复旦校园,你不仅可以感受到这里浓郁的学术氛围,更可以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青春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不仅停留在一个个活动团体和一间间教室宿舍中,更展现在一张张年轻而生动的面庞上,扎根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力量的群体的心中。
导师言传身教 辅导员亦师亦友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紧密的关系之一,导师言传身教、辅导员亦师亦友。复旦大学将导师作为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负责人,先后制定了《关于教书育人的决定》、《关于加强辅导员、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并成立导师工作办公室,加强导师的遴选、培训与考核,敦促研究生导师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
早在1994年起,复旦大学就创立了“人才工程”预备队制度,每年从获免试直升资格的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党员,在硕士期间担任本科生辅导员。在中央16号文颁布后,学校增加了专职辅导员人数,并规定青年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兼任两年以上的学生工作。一批和学生“朝夕相处、心意相通”的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获得交流提升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有思想品德,在强化师德建设的同时,更使广大学生深受教育。
党支部凝聚学子心
世博会开幕后,复旦大学有4000多名学子成为盛会志愿者,其中1000多名学生党员成立了41个临时党支部,让党员和党支部在服务奉献的第一线发挥骨干作用,展示先进形象。
2007年以来,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开展了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建评选活动,确立了“五个一”的创建标准,即“选配一个好书记、建设一支好队伍、完善一套好制度、形成一个好机制,共创一个好组织”。校党委专门设立研究生“示范党支部”创新经费,并结合党支部书记骨干训练营,为试点支部搭建孕育“金点子”舞台,大大提高了各试点单位的活动积极性,涌现出许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
“示范党支部”每年组织生活观摩会等活动都在复旦校园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党支部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创建支部围绕不同主题开展特色组织生活并邀请小组内的其他支部进行观摩打分。观摩会成为各创建支部各显神通的“竞技场”,有效引导了各支部见贤思齐,向更优秀的支部学习,最终形成以一些支部带动一批支部的争先创优局面。“通过观摩其他支部的组织生活会,我既有收获更有压力。”社科部09级硕士党支部书记高仁说。
在学习实践中奉献社会收获成长
普通党员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复旦大学构筑起针对不同群体的党校学习培训体系,并结合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做实党员教育的内涵。学校在本科生中实施“党员成长计划”,成立“青年复旦学校”,锻造一批理想信仰坚定、综合素质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放眼社会、探索求真,作为国内高校中首批成立的理论研究性社团,复旦大学研究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自1997年诞生以来,便秉承“关注国计民生、聚焦社会热点”的宗旨,根据大学生们的视觉焦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请专家或当事人面对面,共同对问题进行现实层面上和理论层面上的探讨,获得了广大研究生的喜爱与关注。
学校将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搭建各种活动平台,发挥学术活动的育人作用。2004年以来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61场,9000多名来自不同学校的研究生在这个平台上切磋了学术,结交了学友。每年研究生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术道德、科学精神和科研方法教育。学校还组织博士生等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军营,宣讲科学文化知识和党的创新理论,先后举办讲座500余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让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摘自:新华网 2010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