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探索“寝室导师制”  发挥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带头作用

复旦大学物理系党委“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案例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凸显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复旦大学物理系党委结合高校育人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本科生培养方式的试点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寝室导师”育人制度,实现“以导师丰富的阅历、卓越的学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发挥广大党员教师,率先垂范,创先争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寝室导师”制是物理系党委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院系本科生培养,促进专业学科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它的出台也是基于复旦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实施背景。复旦大学一年级新生一入校首先需进入“复旦学院”进行学习,二年级开始要回归专业院系开始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为帮助回归专业院系的二年级新生尽快适应专业学科的系统学习,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物理系党委为二年级本科生积极配备了“寝室导师”,以“一位教师对应一个寝室”的结对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这一制度目前已经持续实施了3年,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目前院系党委还积极探索将这一制度覆盖到复旦学院一年级新生中,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一、做好思想发动,合力育人形成共识

在深化实施“寝室导师”制的过程中,物理系党政作为组织者,分工明确,同心协力,精心规划活动,注重过程管理,不断推进“寝室导师”制深入发展。

物理系十分注重本科生的教学培养,为“寝室导师制”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系里把一流的教授推到本科生教学的第一线,让学生在大学起始阶段就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感受到老师们的人格魅力,从而为其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地基;并成立了一支由教授们组成的“本科生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门讨论对本科生的培养。在活动开展之初,系党政牵头在全系范围内举办了一场面向十年后的本科生教育的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国家人才战略、本科生培养及目前状况,在加强本科生培养教育、全面育人、全员育人方面统一了认识,为日后寝室导师制的广泛深入推行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物理系党委则多次通过教职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全系教授大会、本科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引起广大党员、教职工对本科生教育培养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党委结合高校办学理念和高校教师职责,在教授群体中发起讨论,统一思想,目前“高校教师有三大使命——教学、科研和服务,每位教师都要切实承担关心学生成长的职责,并让其成为物理系的优良传统”的育人理念,已在物理系深入人心。

二、精心组织推动,党员教师创先争优

1、响应倡议,党员教授全部参与

为能使学生在回归院系的第一时间就能接触到自己的寝室导师,物理系寝室导师的安排工作一般早在每年4月份就开始启动。由系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向全体教授发出当届“寝室导师”的招募倡议书,接受大家的主动报名。同时安排辅导员联系复旦学院,提前做好学生回归院系的寝室安排。在“寝室导师”推行的过程中,广大党员教授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倡议书一经发出,党员教授们纷纷先期报名,良好的氛围,先进的引领促使加入寝室导师的教授队伍越来越壮大。经统计,物理系2007级到2011级本科生 “寝室导师”队伍中,除个别教授因高龄原因不能参加外,党员教授参加比例为100%,约占“寝室导师”总人数的60%。在为2008级本科生配备寝室导师的先期招募中,报名的人数一度超过了实际需要的人数。

2、全面关心,“寝室导师”引领成长

师生见面会也是“寝室导师”中重要一环。系党委十分重视师生的第一次交流互动,通过精心设计,认真实施,确保效果。见面会的时间安排一般放在学生还未回到院系的6月份举行。会上,教授们轮番上台作简短的自我介绍。随后,抽签决定师生的结对归属。在明确自己的“寝室导师”后,学生们热情很高,不少人立即主动与导师开始进行深入交流。物理系知名教授陶瑞宝院士、周鲁卫教授、陆昉教授、吴义政教授……或与学生围桌而坐,或与学生亲切交谈;吴长勤教授找到了自己的“对子”后,爽快地说:“走,去你们寝室谈”。

在学生进入物理系开始专业学习后,“寝室导师”双结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 “寝室导师”们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共同进餐、请学生参加组会、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聊天等多种形式与学生接触沟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进行全方位的关心与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寝室导师”有的还安排学生提早参加科研实践、并其科技创新活动给予相应指导,以增强学生对物理研究的了解和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寝室导师”,还在结对过程中及时发现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动员学生配合疏导沟通。几年来个别沉溺网络、或疏于学习、或遭遇家庭困境的学生在寝室导师们的全面关心下,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帮助。

3、持续推进,党委组织党员示范

在尊重“寝室导师”自主指导的同时,系党委还精心设计了系列项目活动逐步推动师生间的紧密互动。比如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物理系学科发展调研”、“我们的寝室导师与我们”推介展览、世博会宣传活动、红歌比赛等,促进师生交流,拉近距离。尤其是在一年一度的“物理学月”、“物理人节”活动中,教授与学生的互动座谈、讲座多达20余次,其中8成以上的主讲者为教职工党员。王迅院士、陶瑞宝院士、张新夷、资剑、侯晓远、陆昉、金晓峰、吴长勤、封东来、黄吉平等教授党员更是常被邀请、每请必到。他们或以个人经历、科研感悟为学生生涯发展作导引,或向学生传授科研技能、为人之道,在学生中起到了表率和示范的作用。

推行全面关注学生成长的“寝室导师”制,将教授纳入育人的队伍中,不仅将教授育人的阵地从教学一线延伸至生活、科研等更广阔的空间,也加深了教授们对系党委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促成全系上下合力育人、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寝室导师”制弥补了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班导师一对多,难以将工作做深、做细的不足,也积极发扬了教授们独特的育人优势。教授们有较高的专业造诣,可以引领学生的学业成长和科研热情;教授们人生阅历丰富,可以对学生的生涯发展、心理思想有所指导;教授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高,他们的指导学生也乐于信服。同时“寝室导师”制促进了师生双方的良性互动。不仅让学生能够尽快熟悉专业领域,融入专业的学习和生活中,激发出学生对物理学专业的兴趣,有的“寝室导师”后来还成为结对学生的研究生导师。同样,导师也获益匪浅,他们以此为平台,在讲台下、生活中、实验室外,和学生深入接触,做交心朋友,加深了对学生的认识,增强了教学科研工作的针对性。

 

发布时间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