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医学博士生赴贵州义务服务 弘扬大医精神
8月上旬,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遴选来自附属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和眼耳鼻喉科医院的7名临床医学博士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麻江县开展支医服务。华山医院康复科副教授贾杰作为医疗队专家应邀一同前往。
每年暑假组织一批临床博士生深入中西部地区开展医疗服务,是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一项传统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既是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校训的践行,也是对“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大医精神的弘扬。
麻江县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州西部,面积为1222.2平方公里,人口为22.49万,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0.23%。县人民医院是该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但全院126名在职医护人员仅有1人具有高级职称,60%为初级职称,技术力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地医疗水平。此次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队来到麻江,不仅为当地患者带来了福音,搭建起与当地医务人员交流切磋的平台;也让参与其中的同学们真切体验到西部基层的医疗状况,进一步坚定了服务人群、消除病痛的信念。
在为期一周的支医工作中,同学们每天上午在县医院门诊服务,下午到病房查房。医疗队还为县医院医护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举行了8场专业讲座,并带去了学校出版的部分医学书籍。期间,医疗队队员进一步深入基层,考察了该县龙山镇、宣威镇及下司镇的卫生院,并在下司镇进行了半天的广场义诊;同学们还向当地群众发放了慢性病的宣传处方、药品及文具。
尽管医疗队在当地工作时间不长,但专家和临床博士生充分展现了高超的医疗水平和忘我的服务精神,为学校赢得了当地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华山医院康复科的贾杰副教授在百忙中随队参与服务,每天到病房为当地医生示范各种检查,稍有闲暇时还惦记着医院的课题,为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皮肤科博士生陈淑君是一个年资较高的主治医生,一天晚上,一个老婆婆来到了医疗队住处,哭着讲述了她孙子的病情:2天前因过敏荨麻疹入住当地医院,用药治疗后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出现了高热,神智不清。听完家属的主诉,陈医生立刻换上工作服赶到医院病房仔细检查,一面开出治疗方案,一面宽慰病人家属。次日下午下班后陈医生再去病房时,病孩与此前已经判若两人,活泼的笑脸展开了,老婆婆激动地跪在了陈医生面前。感动的一幕,让同学们久久地思考,西部基层地区更需要优秀的医护人员。影像医学专业的博士生吴励,在几天内将麻江县医院五年间的阳性CT片为医院放射科的医生逐一解读、示教,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下司镇的义诊地点在露天集市,下午酷热的高温晒得听诊器无法放入耳朵,血压器的外壳已经到了烫手的程度,但是医疗队的专家和博士生们一直坚持服务到集市解散。耳鼻喉科博士生贾贤浩受导师委托,为当地小朋友带去了文具。讲课、看病劳累了一天的精神科博士生孙达亮同学每天晚上为队员们送上西瓜;队员们每晚利用这点时间谈谈一天的见闻、聊聊感想,医疗队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在麻江县医院义诊期间,眼科博士生朱文卿接待了一位患有角膜皮样瘤的苗族男孩,需要通过眼角膜移植手术才能康复,否则会影响视力直至失明。病孩7月份曾到上海某医院就诊,被告知由于眼角膜的来源紧张,一般情况下要等待3年以上,带着无奈、失望返回家乡。病孩的母亲得知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队来县医院义诊的消息后,带着孩子到医院求助。小朱在询问病情时想到,能否通过自己所在医院的绿色通道为病孩早点解决角膜移植问题,及早解除痛苦呢?通过他的提议,在校党委研工部、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党委的关心下,病孩于8月20日再次来到上海,次日上午在眼耳鼻喉鼻科医院由张朝然教授主刀顺利进行了角膜瘤切除术,同时成功进行了角膜移植。
22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党委书记李华、党委研工部部长陈殷华等到病房亲切看望了病孩,并为他送上了博士生医疗服务队全体成员的祝福和纪念品——书包。如今病孩已经痊愈返回贵州,即将带着明亮的眼睛回到课堂。